YAZINE浅谈纸媒电子内刊化

来源:【雅志电刊电子杂志制作/设计公司 | 更新:2016-07-14

纸媒,仍然活着。各大城市的书报亭里,照旧摆放着花花绿绿的报纸和杂志;各级政府的办公室里,同样叠放着一堆堆的报纸,一捆捆的杂志。纸媒所表现出来的执拗的生命力,或许只能用感动来形容。

纸媒,仍然活着。

各大城市的书报亭里,照旧摆放着花花绿绿的报纸和杂志;各级政府的办公室里,同样叠放着一堆堆的报纸,一捆捆的杂志。

纸媒所表现出来的执拗的生命力,或许只能用感动来形容。

但无可否认,纸媒在传播市场上的角色已经无可挽回地滑至边缘。公共性与吸引力的加速流失,几乎抽空了纸媒存在的意义与价值。甚至,在很多地方,纸媒正在或已然陷入了“电子电子电子电子电子电子电子电子电子电子内刊化”的窘境。

电子杂志制作

几近电子内刊化的纸媒,事实上已经成为信息孤岛,形成一种孤芳自赏的闭环。在纸媒历史上,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幕,标志着自大百科全书时代之后,纸媒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。

承载于纸张之上的媒体,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媒体融合大势所趋,但纸媒的转型,截至目前仍然乏善可陈。中国纸媒的意识形态属性,柔化了转型的压力,钝化了转型的激情,“电子内刊化”作为后果之一,是无可奈何,更是掩耳盗铃。

01、纸媒“电子内刊化”:吊诡的生命力

纸媒“电子内刊化”是对其公共性的反噬,也是纸媒惯性生存或者机械性生存的写照。在慌乱年代,纸媒狼奔豕突却又无可奈何花落去,“电子内刊化”就像一处避风港,恐怕也是等待被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1、纸媒出版近乎成为一种编辑部仪式。不问读者,不问市场,照例出版,行礼如仪。内容带来的信息增量较少,版式形成的感官体验不高。从采访、写作、编辑到发行,全流程类机械化。

2、服务对象不再是大众,而是特定群体,包括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,甚至是某个人。这种现象在杂志领域较为明显,在报纸领域主要表现为特定版面服务对象的变化。

3、内容创造走向封闭。驱动内容创造的,不再是公共性,而是某种特定政务和商业目标。日常广告业务乏力,纸媒要维持生计,须得转变内容售卖思维,最大化赋予内部资源以变现价值。

需要指出的是,从某种意义上说,电子内刊化,又恰恰是纸媒生命力的体现。一方面,支撑纸媒活下去的力量依旧很顽强,另一方面,行业规律和市场法则又在强悍地祛除部分经营惨淡的纸媒,二者博弈,才造成纸媒“电子电子电子电子内刊化”现象。

02、报道谁,谁看;谁报道,谁看

纸媒“电子内刊化”,是内外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与社会已经处于一种“准失联”状态。与社会失去连接性,必然自我封闭,自我内卷,像一头受伤的野兽暗暗舔舐自己的伤口。

1、与读者失联。纵使新闻纸依然金贵,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,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日新月异,纸媒的读者群正在被急剧压缩。失去读者,让纸媒面临着严峻的意义危机,而这一点确又构成了纸媒市场的整体困境。报道谁谁看,谁报道谁看,基本可涵盖一众报纸的读者群。想想曾经的辉煌年代,不禁让报人兀自悲凉。

2、与市场失联。面对汹汹潮起的移动端资讯大军,纸媒在资讯市场资源争夺战中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。它保持着白纸黑字的端肃和凝重的仪式感,却无论如何追不到消息潮的前端,难以与资讯市场形成即时互动,难以匹配知识付费的变现新模式。传统广告比例的塌陷性递减,以冷酷的方式表露着与市场失联的纸媒所面临的困境。

3、与优质内容失联。潜心做优质内容的纸媒越来越稀少,薄薄的版面上堆砌着毫无营养的内容以及可怜的广告资源。报纸版面一缩再缩,评论、深度报道等体现一家报纸立场性的原创性版面常遭裁撤。一些编辑练就成了“新闻油子”,在无米下锅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大显神通,借住“度娘”,一晚上就能拼出好几个版面,着实令人心惊。

乾坤倒转,曾经大热的纸媒电子化,在不经意间竟会发生如此微妙的变化。跑在前面的、未经锻造的网络资讯信息成为一些编辑、记者信手拈来的信源。如此轻率之态度,如此闭门造车之流程,也就难免显露出纸媒“电子内刊化”的岌岌窘态了。

03、电子内刊化是媒体融合失利的负产品

当原有红利不再,纸媒想永续生存,要么寻求新的突破口,要么继续回缩服务范围。因此,分发市场坍缩后的纸媒,其实比新媒体更早一步进入到细分领域。

可以看到,如今市场化程度高的纸媒,往往都有拳头型产品或独特性经营优势。即便是行业类纸媒,也依赖于具体行业的消费能力。

总而言之,能攀爬上这正在没落的金字塔顶端的,也依然是极少数纸媒。不管愿不愿意承认,大量位于中间层或长尾处的普通纸媒,面临的是一个“电子内刊化”or“停刊”的被动选择。

在外界看来,“电子内刊化”是一种退守,或许有失尊严,很难激发同理心。但实际上,这也是一种缓解,意味着纸媒在专属领域依然有固定的核心竞争力。

当然,纸媒电子内刊化,又是媒体融合两张皮所带来的结果。如果那张新闻纸所负载的公共性,能够真正转移到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,那么也不会出现“电子内刊化”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