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时代的手机电子内刊:谈微信电子杂志制作

来源:【雅志电刊电子杂志制作/设计公司 | 更新:2018-01-31

毫无疑问,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、分享信息最主要的媒体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很多企业电子杂志制作也开始考虑如何用微信作为媒介。如同当年手机报盛行时,很多企业做自己的手机电子杂志。

毫无疑问,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、分享信息最主要的媒体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很多企业电子杂志制作也开始考虑如何用微信作为媒介。如同当年手机报盛行时,很多企业做自己的手机电子杂志。如今,很多企业开始认真考虑将企业内刊放到微信上来经营电子杂志。

微信电子杂志制作

需要注意,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。以往的企业电子杂志内刊,多数是线下分发的,类似于企业内部的传统报纸、传统杂志,走的是正规军、高大上的路线。现在微信端的电子杂志内刊,它的学习标杆已经完全不同了,变成了微信大号这类的草根明星,必须彻底地转变成移动互联网思维。

似乎很难说清楚诸多微信大号为什么这么火。作为一个研究者,权且抱着“事后诸葛亮”的态度,用归纳法反推微信大号的一些特点,也许会对我们做企业文化的伙伴有所帮助。

一、明确微信内刊的定位

人们看微信订阅号,主要动机有:(1)学习需求,每天学点专业知识或专业案例;(2)信息需求,了解各类新闻动态等,类似于每日头条的功能;(3)娱乐需求,这个范围比较大,段子、搞笑视频、花边新闻等等,太多了;(4)圈子需求,如各类“俱乐部”、“之家”等。

做企业的微信内刊,我们也要明确内刊到底要干嘛?什么都干,就一定什么都干不好!如果要做新闻动态类的,就把趣味性做足。如果做业务知识学习类的,就把专业性、实操性做好。无论选哪类,一定要跟企业自身有关系,光转载摘抄,员工还不如看别的大号来得爽。

二、建立内容来源的渠道

做内刊,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如果都是做文化的几个小伙伴自己苦哈哈地写稿、采稿,一定做不好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UGC(用户生产内容)才是做内容的王道。让员工乐意和你玩,就一定要把两个问题解决好。

第一个门槛要足够低,写个千八百字对现在的员工来说门槛太高了,一条微博140字的长度已经是绝对的上线了。对于员工来说,越简单的方式越有参与热情。笔者今年改造了征稿机制,公司动态类的投稿直接发朋友圈截图配两三句话即可,效果显著。第二个激励要有惊喜,稿酬这类已经过时了,移动互联网玩的应该是wow的感觉。如果你设计一个抽奖大转盘,每期获奖者自己转动大转盘抽奖,抽到什么是什么,你说这是什么感觉?

三、让每条信息都有被点开的欲望

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号,号称粉丝几十万、上百万,但打开里面的文章,你会发现点击阅读的人数往往只有十分之一,甚至更少。很多人现在的订阅号都是几十上百,真正能被用户点击阅读的信息只是一少部分。但是,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被朋友圈津津乐道转发的文章,我们还是能总结出点什么。

企业的微信内刊,同样要解决员工乐于点击,乃至乐于转发分享的问题。第一,标题要做包装,标题党固然可恶,却万万不可缺少;第二,内容要图文并茂,排版美观,至少看上去没那么丑恶;第三,每条信息提炼1-2条“亮点”、“爆点”,让手指族划屏的瞬间了解信息的重点在哪。

四、山寨热点为我所用

我们得承认,社会媒体、社会事件对公司员工的影响力要比公司本身大得多。所以,我们尽可大胆地山寨社会的热点,这样更容易拉近公司与员工的距离。君不见最近郭美美事件登上了多少微信大号的头条?借热点说事儿,比就事论事要好的多。

我看到有些企业做企业版的“舌尖”,为员工介绍公司附近的餐厅美食,由员工自导自演,员工瞬间在朋友圈疯转。也有的企业模仿《罗辑思维》,请公司内的活跃分子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或短语音,用诙谐调侃的语言播报公司新闻,效果也很不错。这些尝试,何尝不也是企业做雇主品牌的加分项呢?

五、设定推送频率培养阅读习惯

观察一下微信大号,一般都会保持一天一条的推送频率,而且每天的推送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。这背后都是有科学统计做支持的。一般来说,微信阅读的高峰发生在早上上班路上和晚上睡觉前,小高峰是中午午休时间。把握好这些规律,能让我们的信息有更多的机会曝光。

企业的微信内刊什么频率好呢?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观点二,也就是公司是否建立了内容来源的渠道,有内容才有底气。一天一条当然是最理想的。初期刚开始运营,建议每周2-3条,一定要争取把每条信息都做出点味道,让员工乐于转发,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成功了。

六、找到合适的内刊小编

微信内刊,要用“玩”的心态做,一本正经是做不好的。建议从公司内挖掘一批会玩的人,特别是微博粉丝特多、微信通讯录特长的那类员工,发展他们成为内刊的兼职编辑。给发展的舞台、给曝光的机会、给刺激的奖励,他们一定能把这个工作玩好。从人力资源的角度,我们不妨给这些活跃的员工多一些职业机会,这批员工将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宝贵的财富。

如同我在其他文章中表达的观点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彻底改变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。顺势而为,借力打力,这才是最明智的管理创新!